选择题Ⅱ(1)

2022
11. 一位农户对记者说:“别看木耳小,全身都是宝;别看木耳黑,它能卖真金”,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养殖,助力乡村振兴。下列关于木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木耳的细胞具有成型的细胞核

B. 木耳在生物圈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C. 木耳细胞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木耳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属于无性生殖

12. 如图为某同学学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后绘制的动物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B→C→D可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

B. 受精卵→B→D可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C. 受精卵→B→C→D可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

D. 以上三种动物的发育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1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眼,可见眼睛对人的重要性非同一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球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视网膜

B. 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非条件反射

C. 眼球中的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D. 人们常说的“黑眼睛”是指虹膜,“白眼球”是指巩膜


14. 以下是我市某中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时的实验数据记录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条件

每组30粒结构完整的绿豆,分别按下列条件处理后放置10

25℃,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0℃,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25℃,纱布干燥,瓶口敞开

25℃,纱布湿润,瓶口密封

种子萌发数

26

0

0

3

 

A. ②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B. ③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C. ①组与其它三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D. ④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15. 21世纪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抗生素——工业化的发酵技术

B. 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转基因技术

C. “试管婴儿”——克隆技术

D. 抗虫棉花培育——转基因技术


【答案11】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真菌的种类,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详解】A.木耳属于真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木耳属于真菌,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木耳属于真菌,真菌不具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C错误。
D.木耳属于真菌,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生殖,这种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答案12】D
【分析】1.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详解】A.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时期,A正确。
B.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B若虫→D成虫”三个时期,B正确。
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B蝌蚪→C幼蛙→D成蛙”四个阶段,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答案13】B
【分析】眼球的结构:


【详解】A.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A正确。
B.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司机看到红灯立即停车属于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B错误。
C.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C正确。
D.常被称为“黑眼睛”的部分是虹膜。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答案14】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②组与①组对照,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②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
B.③组与①组对照,除了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③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B正确。
C.①组与其它三组对照,存在多个实验变量如水分、空气,所以①组与其它三组对照不能说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如果要探究种子萌发最是温度是25℃,可以将种子置于不同温度(如15℃、20℃、25℃、30℃、35℃、40℃等)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种子的萌发情况,7天后处于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则可以说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C错误。
D.①组瓶口敞开,瓶内空气充足,④组瓶口密封,瓶内缺少空气,④组与①组对照除了空气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④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D正确。

【答案15】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详解】A.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抗生素就利用了工业化的发酵技术,A正确。
B.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表达出了人的胰岛素,故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使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B正确。
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因此“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有性生殖,而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早在1997年,我国科学家就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是将苏云金杆菌(属于细菌)来源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因此,抗虫棉花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D正确。